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
  • 全部
  • 新闻
  • 下载
  • 订绘
  • 供应
  • 求购
  • 专利
  • 技术
关键词: 垂直花园 国标 四季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图纸交易网 >> 行业资讯 >> 机械制造 >> 浏览新闻

海洋工程装备助推广东港口经济再度崛起

2014/6/4 中国图纸交易网 MaiTu.CC 【字体:

关键字: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6月6日至8日,第九届中国(中山)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第二届航运博览会将在火炬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围绕“中国心·海洋梦”这一主题,打足“海洋”牌。
  依托伶仃洋雕琢而成的海岸线,火炬开发区以十余年之功力,磨砺出临海工业园这一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平台。
  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表示,要依托临海工业园等重大平台,构建以装备制造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火炬开发区的装备制造业格局中,海洋工程装备占据重要一席。凭借“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该区近年来吸引了诸多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重量级项目,初步形成一个链条完整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
  在临海工业园被确立为翠亨新区先进智造区、省市共建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以及中山港东移等多重机遇的推动下,海洋工程装备等临海装备制造业,将被注入全新的发展动力,成为助推火炬开发区港口经济再度崛起的重要产业支撑。
  A重量级项目“下海”聚成产业集群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尚未明显回暖,全球造船业遭受冲击,位于火炬开发区的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却并不为订单发愁。此前,该公司负责人便颇有自信地向外界透露,订单已经排到了2016年,工人正加班加点赶进度。
  进驻火炬区临海工业园7年来,广新海工的发展壮大有目共睹。这家以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用途船舶研制为主业的公司,拥有360×39.8米干船坞、200×39.8米半坞式船台各一座,以及一个600米长舾装码头、大型龙门吊等相关配套设施和8万平方米生产厂房,并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工程中心及海洋工程装备研究所。
  在临海工业园仅4年,广新海工就被认定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该公司建造的76米海洋工程船、用于深海油气开采的三用工作船等,性能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其研发生产实力受到业界青睐。正是专精的产品特色、立足于海洋能源开采的市场定位,令广新海工能在低迷的全球造船业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总部位于广州番禺的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同样在一江之隔的火炬区临海工业园找到了发展的“芳草地”。这家大型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可同时承接20个在建船舶项目,年平均交付船舶12艘,而临海工业园正是该公司产能扩充的首选之地。
  在粤新海工看来,临海工业园已有了广新海工等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产业氛围正在形成,而附近的横门水道也能满足该公司海洋工程船的吃水深度,因此很适合作为广州以外的生产基地。这一项目有望5至8年内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0亿元。“目前订单总体较好,希望能尽快释放产能。”粤新海工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围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诸多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临海工业园,一个涵盖上下游链条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以广新海工、粤新海工、广船国际(600685,股吧)为龙头的海洋工程专用作业船制造企业;以中机建重工、中铁南方为龙头的大型钢结构生产企业;以中舟海洋、华斯曼利为龙头的船舶用液压管系统和船用救生艇等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品;以明阳风电为龙头的海上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以江龙船舶制造、大飞洋游艇公司为龙头的游艇制造企业等。
  B园区“省市共建”引来政策红利
  “中山装备制造业的一大方向是海洋工程装备,主要集中于临海工业园。”中山市副市长冯煜荣说。
  作为中山的支柱产业之一,装备制造业已被珠三角改革规划纲要列为重点产业,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产值而言,装备制造业已占中山工业产值的1/5。而在火炬开发区“4+2+2”的大产业格局中,先进装备制造业亦被列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去年的产值占该区工业总产值的将近一半,增加值则占中山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31.87%。
  这样的产值贡献,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临海工业园这一产业平台,而在临海工业园的产业格局中,海洋装备产业又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始创于2003年的临海工业园,总面积为40平方公里。历经10余年积累,总投资已近30亿元,基础设施已经形成网络。截至目前,已有61个项目落户,总投资达200多亿元,其中21个项目已投产,近30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这个装备制造业的承载平台,将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节能环保设备和新能源、机械制造装备、液晶电子装备作为重点产业方向,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居于首位。临海工业园创建之初,招商项目便以海洋工程装备为主,而从产业集聚程度来看,海洋工程装备也相对成熟。
  由于鲜明的“海洋”特色,位于临海工业园的“中山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园”去年4月被确定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为高端装备领域唯一入选的园区。这一规划面积为1066公顷的园区,将分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区和配套区,涵盖海洋油气田勘探和采掘、深海多功能工程船等多个领域的海洋工程装备。
  入选省市共建产业基地后,这一园区将享受省、市相关部门配套的产业政策扶持,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而“省市共建产业基地”本身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优质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入驻,完善产业集群。
  政策红利远不止于此。去年,翠亨新区正式挂牌后,临海工业园被定位为翠亨新区的先进智造区,这是该工业园发展十多年后的“二次创业”契机。从装备制造到“先进智造”,定位的升级,意味着包括海洋装备工程等在内的装备制造业,将注入更高的科技含量,在招商门槛、技术水准等方面,对入驻项目提出更高标准。
  以“先进智造区”为产业追求,火炬开发区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路径有着清晰的认知。该区表示,将以广新海工、粤新海工、中艺重工等企业为依托,发展以深海多功能工程船为代表的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突出发展新型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其中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以中泽重工等企业为依托,稳步发展新型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设备,其中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
  C装备制造与港口东移良性互动
  依托临海区域,力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际上正与中山“江海联运”的港口经济战略一脉相承。作为港口经济的重要产业板块之一,火炬开发区的海洋工程装备等临海装备制造业,将在中山“通江达海”、“江海联运”的未来格局中呈现更为关键的价值。
  以翠亨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中山迎来“江河时代”到“海洋时代”的新跨越,而位于火炬开发区的中山港则顺应这一历史性机遇,启动整体东移的进程。
  这个货运量曾跻身国内前十的港口,如今正面临南沙港、盐田港(000088,股吧)等周边大港的竞争压力。面对挑战,中山将航运目标升级为面向近洋、建设“江海联运”的集散中心,而重要步骤之一则是将中山港港口东移至翠亨新区起步区,即临海工业园周边的马鞍港区。
  马鞍港区东侧临近横门水道出海航道,面向近洋,是中山唯一具备深水海港开发条件的港区。中山港东移至此后,离伶仃洋主航道仅有六七公里,在疏浚-12米后,万吨级货轮就可直接出入港口。这意味着,中山未来的水运航线将从内河转向近洋,而承载能力则升级为万吨级,货运终点直指日韩、东南亚等地,喂给目标也将从香港延伸到新加坡等地。
  港口的东移、航道的浚深,由此带来的不仅是物流方式的改变,更是港口经济的再次腾飞。按照规划,中山港东移后,马鞍港区将成为中山港口经济的重要载体。除具备装卸储存、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等功能外,还将聚集临港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客运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形态。
  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在内的临港装备制造业,将与中山港的再度崛起形成良性互动。
  中山港新港选址临海工业园周边,原因之一正是要为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开辟航道。侯奕斌表示,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是临海工业园的重点产业,而企业制造的大型装备要运输出海,则要有配套的深水港及相应吨位的航道,中山港东移的意图之一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此外,中山港正在申报国家一类口岸,如果申报成功,临海工业园制造的海洋工程装备就能直接出口,而无需从香港或南沙中转。
  港口为产业打通航道,产业则势必反哺港口。可以预见的是,中山港若迁移成功,临海装备制造企业会获得顺畅的运输路径,从而释放更强劲的产能和经济效益,与港口物流、客运休闲等产业一道成为火炬开发区乃至中山港口经济的强大支撑。
  火炬开发区表示,临海工业园当前的重点仍是招商引资,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比高的项目,提升临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和发展水平,为港口经济及翠亨新区的崛起打牢产业基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按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