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
  • 全部
  • 新闻
  • 下载
  • 订绘
  • 供应
  • 求购
  • 专利
  • 技术
关键词: 车载泥浆泵 电气动态 钢材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图纸交易网 >> 行业资讯 >> 工程造价 >> 浏览新闻

武汉巨资重建后“新文化宫”期待复兴

2014/5/21 10:40:25 中国图纸交易网 MaiTu.CC 【字体:

关键字:造价动态 巨资建设 工程投资 工程建设

摘要:为了丰富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武汉市根据当时武汉市工厂的布局情况,在三镇修建了武昌、江汉、硚口和汉阳四座工人文化宫。四大文化宫昔日身影难觅,曾靠出租场地维持生计,巨资重建后“新文化宫”期待复兴。

武汉巨资重建后“新文化宫”期待复兴

正在重建中的武昌工人文化宫,已确定升格为武汉工人文化宫

武汉巨资重建后“新文化宫”期待复兴

建设中的武汉工人文化宫

武汉巨资重建后“新文化宫”期待复兴

武汉工人文化宫规划图

    日前,本报收到市民余丽萍的来信,托本报打听武昌工人文化宫重修事宜。

  据了解,为了丰富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武汉市根据当时武汉市工厂的布局情况,在三镇修建了武昌、江汉、硚口和汉阳四座工人文化宫。

  对于余丽萍这样的老市民,工人文化宫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汉的四座工人文化宫如今均已不见当年模样。

  本报记者历时半个多月,走访了武汉几大工人文化宫,倾听老市民老职工诉说,向读者再现曾经的火红往事。

  读者来信

  记者同志:

  我是一名普通的金报读者,从小在武昌工人文化宫边长大,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文化宫时,我还是2岁的小姑娘。

  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武汉人来说了,都会记得工人文化宫里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那时武昌工人文化宫周围有好几家国营棉纺厂,还有电厂等。文化宫便是工人师傅以及附近居民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看电影、打篮球、跳舞、唱歌、学习、培训等,文化宫门口从早到晚人潮不断。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文化宫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萧条后,2010年,政府重修武昌工人文化宫,听说还升格成武汉工人文化宫。我时刻都在盼着它重新对外开放的那一天。想到又可以回到装饰一新的工人文化宫里去学习,去回忆过去的时光,我打心里真的高兴。

  记者同志,我很想知道重修后的文化宫什么时候开放,里面的文化项目都有哪些?跟原来的有什么不同?重新修建后的武汉工人文化宫该怎样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成为职工、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乐园?

  市民:余丽萍2014年4月17日

  现在面目

  四大文化宫昔日身影难觅

  如果现在仅凭借地图上标注或导航定位,要想找到武汉的四大工人文化宫,确实很难。“武昌文化宫到了”,日前,记者来到武昌江边,因“工人文化宫”而得名的公交站附近却找不到其昔日踪影。下了公交车,记者眼前高耸的楼盘和破旧低矮的红瓦砖房,犹如两道不同时代的风景陈列两侧。

  往回走了约100米,在市民杨志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武昌工人文化宫旧址。

  站在旧址前,曾经承载很多武昌人往昔记忆的工人文化宫,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和10元店声嘶力竭的促销声所淹没。路过这里的人,偶尔还会向正在施工的工地投去留念的一瞥,回忆那个火红年代的过往盛事。“现在是在原址上重建工人文化宫。”顺着老杨的手势,记者看到,工地上的工人正在忙碌。

  杨志的家就在文化宫的院墙外,70多岁的他见证了这里的兴衰沉浮。他介绍说,1954年,武昌工人文化宫建成时他才十几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华中工业重镇的武汉,为了满足工人的文化需求,武汉市总工会在全市兴建了武昌工人文化宫、江汉工人文化宫、硚口工人文化宫和汉阳工人文化宫等多家工人文化宫。而现在,这四大工人文化宫均已面目全非。

  位于循礼门饭店附近的江汉工人文化宫,如今正在兴建一座双塔楼的商业广场,工地上的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之中。

  市民严芳对记者说,当年的江汉工人文化宫,是汉口主城区工人们娱乐活动的主阵地,这里歌舞厅、电影院、图书馆无所不包。面对现在的重建,严芳希望能再现当初的文化娱乐功能,“我就是想在文化宫里跳支舞,找找当年那种年轻的范儿。”严芳说。

  从在建项目介绍来看,这里将建成31层高的商业大楼,“其中保留了5层楼作为文化宫的领地”,履行江汉工人文化宫的各项职能。

  而在汉西路旁的硚口工人文化宫,因其电影院又得名“硚口宫”,目前也已经拆除,同样不见了当年熙熙攘攘的人群。而位于月湖畔的汉阳工人文化宫已经演变为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几名上了岁数的老爹爹在这里打打球。

  昔日盛况

  “一下班就很多人涌进来”

  “现在能有几个年轻人晓得文化宫是做什么的,冇得了。”说这话时,余燕摇了摇头。

  或许,对于曾经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工人文化宫留存的记忆不仅仅是几栋楼、几个球场和几家电影院,而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他们的“青春记忆”。

  记者了解到,当年修建武昌工人文化宫时,院墙是用竹竿子打的围栏。尽管条件简陋,但这里成为了工人学习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篮球场、演艺厅、溜冰场、歌舞厅、露天电影院、免费图书馆等应有尽有。“一下班就有很多人往文化宫里面来。”

  当时,武昌工人文化宫附近分布有武昌热电厂,还有武汉市第四、五、六国营棉纺厂等众多工厂,很多工人下班后便到文化宫来娱乐,或者学习“充电”。

  很多工人会在文化宫门口照相留念。原武汉市第五棉纺厂老职工康建国家里,就摆满了他从1962年到1983年21年间和家人朋友在武昌文化宫门前照的相。工厂和家几次搬迁,他都将这些黑白的、大小不一的照片保存着。“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那时的照相馆还是国营的,拍张照片都要排半天队,不容易。”康建国说。

  不少武昌老工人会记起武昌文化宫1959年十年大庆的那次烟花会,那是他们最难忘的一次盛会。“建国十周年大庆,文化宫提前半年就做了准备工作。快到十一国庆时,就到各工厂的广播中播放当晚放烟花的消息。”余燕说。当晚烟花会散去时,几万的观演工人走在当时泥泞狭窄的和平大道上,排头见不到排尾。“积玉桥到三角路一段都是人,加起来至少有10里路长。”

  提起文化宫的过去,老武汉人不得不说的还有里面的电影院。

  对于硚口片区的市民来说,到被他们称为“硚宫”的硚口工人文化宫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是他们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最开心的事儿。

  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硚口工人文化宫电影院,也是硚口区的第一座电影院,1200多个座位的放映厅,成为当时上至古田、下至硚口路十几万人口和数百家企业职工观看电影的首选之处。每次硚口工人文化宫放电影,附近几十家企业会排队订包场,一票难求。时常出现有人拿粮票、肉票,甚至是自行车票来换取一张电影票的事情。

  衰落过程

  靠出租场地维持生计

  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大潮悄然而至。而一成不变的工人文化宫慢慢有点不适应时代了,熙熙攘攘的工人文化宫逐渐门庭冷落,曾经光环照耀的四大工人文化宫甚至靠出租场地维持生计。

  当时为武昌工人文化宫电影院职工的老刘,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当时就感觉没什么人来看电影了”。

  变化还不止这些,1997年前后,工人文化宫经历了一场改革,之前吃财政饭的工人文化宫要自负盈亏了。“每家文化宫都有几十名员工要吃饭,只得找别的出路。”老刘说。和武昌工人文化宫面对的情况一样,江汉、硚口、汉阳文化宫,将注意力全部扑向了市场经营,或者办培训班,或者组织演出。

  但市场经营效果甚微,再后来,几家文化宫甚至不得不出租场地,将业务承包给外面的人。“当时武昌文化宫一年的运转费用就差不多100万元,困难的时候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下来。”武昌工人文化宫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员工说道。

  记者了解到,当时三层楼高的武昌工人文化宫,除了门楼和图书馆没有出租外,里面的场馆几乎都出租了。

  硚口工人文化宫的老工人杨爹爹说,武昌和江汉两文化宫所在的位置有优势,那里的商业价值远远高于彼时交通还不方便的硚口文化宫,能租出个好价钱。而硚口文化宫窘迫时,员工甚至成为停车场里的看管员。

 

分享按钮